自然博物馆里的恐龙出现的顺序是按照什么什么和什么的顺序展示的?

一、自然博物馆里的恐龙出现的顺序是按照什么什么和什么的顺序展示的?

自然博物馆里的恐龙出现的顺序是按照【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顺序展示的

二、介绍几种恐龙

1、翼手龙糊口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年夜,它的同党不外22厘米摆布。可是风神翼龙的同党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年夜。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同党长达15米以上,若是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觉得是飞机在天上飞呢。良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仿佛用一双手撑起巨年夜的同党,于是,又有同党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年夜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2、雷龙是恐龙中最年夜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年夜多就是这种恐龙。

3、霸王龙就长短常凶猛的肉食恐龙。它年夜脑壳,短身子,牙齿就像尖锐无比的匕首。

4、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年夜约为躯干的两倍。它们与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是近亲,也用肺呼吸空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尖锐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

三、恐龙的演化

恐龙的进化

在古生物学的发展早期,原认为恐龙是古代爬行动物的一个自然类群,在爬行动物的分类中,用恐龙目来包括所有的恐龙。后来,随着各类恐龙化石的更多发现和对恐龙认识的深入,科学家发现,所谓恐龙实际上包括两类很不相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这两类恐龙的亲缘关系,甚至还不如蜥蜴和蛇亲密。很可能,它俩分别从原始槽齿类那里起源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这样,在分类系统上,原来的恐龙目被两支恐龙——蜥龙目和鸟龙目所取代,“恐龙”则成为通俗名称了。

按传统的观点,这两类恐龙是以骨盆构造不同来区分的。在鸟龙目的骨盆中,髂骨(也叫肠骨)前后大为伸张,耻骨有一大的前突延伸在髂骨下方。因此,从侧面看,这骨盆成四射型结构,即髂骨的前部、后部、前耻骨和紧挨一起向后延伸的坐骨和耻骨。这种坐骨和耻骨相接的排列方式很像鸟类的骨盆构造,所以鸟龙目有人也称鸟臀目。与此不同的,蜥龙目恐龙的骨盆是三射型的,即髂骨在上,不作前后伸展,耻骨在髂骨下方向下、向前延伸,坐骨则向下、向后延伸。这种骨盆构造,很像蜥蜴类的骨盆,所以蜥龙目有人也称蜥臀目(图29、30)。不过,近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两类恐龙的骨盆构造,并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有时有“交叉”,上述的分类标准,只是一种传统的看法而已。自然,除骨盆外,两类恐龙之间还有好些其它方面构造上的区别。

最早的恐龙出现于距今约2亿2千万年前的中三叠世,化石还不很多。到距今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化石就多了,我国的禄丰龙、中国龙、芦沟龙、大地龙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前三者属蜥龙类,后者属鸟龙类。蜥龙类可分两大支,一支是虚骨龙类和肉食龙类,另一支是蜥脚类。虚骨龙类身体结构比较轻巧,骨骼中空,两脚行走,后肢强壮,前肢缩小,以小动物为食,芦沟龙、虚骨龙、似鸟龙等属此。肉食龙类为大型凶猛的恐龙,是恐龙中的残暴者,两脚行走,体重可达6—8吨,中国龙、永川龙、霸王龙等属此。它们以侏罗—白垩纪(距今2亿年到7千5百万年前)最为繁盛。与大多数恐龙一样,虚骨龙类和肉食龙类都在白垩纪末期(7千5百万年前)绝灭。

蜥龙类的另一支是蜥脚类,它们以颈长、尾长、四脚行走,身躯庞大,以植物为食为特征。它们有的体长可达50—60米,体重30—50吨,是陆地上的最大动物,博物馆里最招徕观众的展品之一,侏罗纪最繁盛,我国的蜀龙、峨嵋龙、马门溪龙均属此。它们的最后代表也延续到白垩纪末期。

恐龙的另一大类——鸟龙类分四支,即剑龙、甲龙、鸭嘴龙和角龙,全都吃植物。剑龙的最大特征是背上有两行三角形的骨板,尾部有4牧骨刺,这些都是它的防御武器。这类动物四脚行走,身长约7米左右,脑子特别小,藉肩、腰部膨大的神经结,补偿脑子指挥之不足。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距今2亿年到1亿4千万年前),少数延续到白垩纪早期(距今1亿多年前)也绝灭了,是恐龙中最早绝灭的一支。我国的华阳龙、沱江龙、乌尔禾龙属此。

甲龙顾名思义是装甲的恐龙,头部和身躯几乎全被坚硬的骨甲所包裹,活像一辆坦克车。尾端还有一块骨质棍槌,用以自卫。这类动物身长也7米左右,四脚行走,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白垩纪末期最后绝灭。我国有天池龙、甲龙为代表。

鸭嘴龙和禽龙等合称鸟脚类,为鸟龙类恐龙的一支。这类动物身体成半直立式,两脚行走,前肢小,后肢粗壮。禽龙是所有恐龙中最早被记述的代表,牙齿甚像现在鬣蜥的牙齿。鸭嘴龙我国有青岛龙、山东龙等为代表。前者头上有棘,身长约6米;后者平头,身长约15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下颌宽扁,状似鸭嘴。再是牙齿数目甚多,每边颌上大约有500枚,密集丛生,总数达2000枚,显然是用于磨研植物的。这类恐龙也绝灭于白垩纪末期。

四、白垩纪时期都有什么恐龙

丘布特龙

两凿齿龙

丽头龙

九台龙

似花君龙

似鸟形龙

俾路支龙

倾角龙

内德科尔伯特龙

利迈河龙

劣牙龙

包鲁巨龙

单足龙

南方稜齿龙

南阳龙

卡龙加龙

原赖氏龙

古角龙

大夏巨龙

威尔顿盗龙

孔牙龙

安尼柯龙

山出龙

屿

屿峡龙

巧鳄龙

巨体龙

巴基龙

帆骨盆龙

帕拉克西龙

广

广野龙

微头龙

戈壁巨龙

扶绥龙

朱特龙

东阳巨龙

柏利连尼龙

欧爪牙龙

比克尔斯棘龙

沃格特鳄龙

河源龙

洛卡龙

浙江龙

乌贝拉巴巨龙

爆诞龙

异波塞东龙

穆耶恩龙

簧椎龙

结头龙

纤角龙

耐梅盖特母龙

肌肉龙

艾里克敏捷龙

蒙古龙

苏莱曼龙

蝎猎龙

辽宁角龙

速龙

达科塔齿龙

酋尔龙

锦州龙

阿古哈角龙

雪松龙

青秀龙

鞘虚骨龙

顶棘龙

驼背龙

斗吻角龙

黑山龙

怎么样这些够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