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游记第4回梗概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就是太白下界来让孙悟空去当弼马温,悟空很高兴,到了天上以后发现官小就下界封自己为齐天大圣~~~~~~~~~
二、淮安勺湖公园的详细解绍快快点
游勺湖探由来
王母娘娘与勺湖的美丽传说
勺湖园位于古城楚州的西北隅,因其水面弯曲如勺而得名。相传王母娘娘外出游玩,途经楚州上空发现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于是停下赏景,不小心将一手帕掉在楚州地上,于是便有了勺湖,平静晶莹的湖面给人传说中的神秘感。
其实勺湖是因构筑淮安古城,修补取土而逐渐形成的,与淮安城的历史同步。自晋建淮安城池以后,古迹多在其地,据史料记载,古时先后在勺湖园修筑的庵观寺院有:法华禅院,文通寺,龙兴寺,文佛寺,老君殿等。
三、从淮安国信大酒店到吴承恩故居怎么走
从酒店出门沿着翔宇大道一直走,直到经过河下古镇,就在古镇南面的一个小巷子里。
四、《西游记》是( )代的( )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人。[1] 淮安在汉代曾叫射阳县,县的东南有一湖泊叫射阳湖,所以吴承恩以“射阳”为号,经常自署为“射阳居士”。后代亦有人称他为“射阳山人”,[2] 吴承恩因随祖辈从祖籍安徽桐城高甸是后来迁到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1]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1]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一生穷困的吴承恩,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3] 他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五、含嘉仓出土的铭砖记载的是什么内容
记载了天下粮仓
文物名称:含嘉仓铭砖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时间:20世纪70年代
出土地点:洛阳老城
隋炀帝时期,朝廷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使江南地区的丰富物资通过漕运输送到京师,漕运的主要物资就是粮食。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铭砖的出土,让“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成为人们研究隋唐大运河漕运历史的重要窗口。
一块铭砖,牵出“天下粮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焦枝铁路修建。洛阳在配合建设机修车间时,含嘉仓遗址被首次发现。起初,考古队员以为发现的是座墓葬。直到出土记载有“含嘉仓”等字样的铭砖,墓葬假设被彻底推翻——这里就是盛唐时期规模宏大的“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这块铭砖长32.5厘米、厚6.5厘米,头三个字就是“含嘉仓”。铭砖记载了仓窖位置、粮食来源、品种、数量、时间及仓窖的管理人员等信息。考古专家表示,从铭砖记录的内容看,当时粮食储存管理已经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因此,它也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含嘉仓又叫含嘉仓城。仓城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是隋唐东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建立后,基本沿用了隋朝的广通、黎阳、太原等仓,同时又增加了几处粮仓,其中含嘉仓就是最大的一座。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一半。
一座粮仓,反映“历史大事”
作为粮食漕运的储存和中转中心,洛阳粮仓在城外、城内均有分布,含嘉仓位于隋唐城内。考古专家介绍,含嘉仓布局在城内,和隋唐两代交替时期回洛仓的失守有着密切关联。
回洛仓建于隋朝,位于城外。隋末,天下大乱,李密夺取城外回洛仓,隋统治者积累的粮食拱手“让”于李密,洛阳城一时陷入无粮境地,加剧了隋的灭亡。
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深刻认识到粮仓在城外的弊端。他决定在洛阳城内建立粮仓,以保证特殊情况下洛阳城内的粮食供应,避免重蹈当年隋统治者的覆辙。这个被李世民精心谋划建造的粮仓就是含嘉仓。
含嘉仓不仅供应洛阳城里的粮食,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同时,唐王朝还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都先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今属三门峡陕县)。含嘉仓因此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六、想去淮安旅游 不知怎么样 有推荐的吗
淮安的清河新区还不错,刚刚新起的,有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淮扬菜博物馆,古淮河生态文化景区等……风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