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旁边的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

一、龙门石窟旁边的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

没有什么博物馆的,有也是龙门石窟的博物馆。

二、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两个景点一天可以玩下来吗

可以,上午应该去白马寺,那里上午比较热闹,能好好玩一下,而且天也不热。中午在那边有许多饭店,可以吃一顿,下午就坐车去龙门石窟,毕竟下午天比较热,到龙门石窟里面有泉,可以稍微凉快一点,而且还可以站在大佛下面,既是阴凉处,也有河上的风刮过来,很不错的

三、龙门石窟导游词200字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 孔夫子说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今天 , 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 , 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 。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 、 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 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 , 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 黄河中游的南岸 。 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 , 素称 “ 九朝古都 ” 。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 , 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 12.5 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 , 迄今已有 1500 余年的历史 , 它和敦煌莫窟 、 大同云岗石窟 , 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 , 在春战国时期称 “ 伊阙 ” , 香山 ( 东山 ) 与龙门山 ( 西山 ) 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 所谓 “ 石窟 ” , 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 , 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 , 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 。 早在原始社会 , 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 , 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 、 神秘 、 石窟的冬暖夏凉 , 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 , 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 、 绘画 、 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 。 这种石窟寺艺术 , 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 , 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 , 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 、 彩绘工艺 。 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 , 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 , 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 、 结构紧密 , 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 , 很适合于艺术造像 , 与其他砂岩石相比 , 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 、 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 、 北周 、 隋唐 、 代延至清代 。 前后 400 多年 。 其中大规模 、 有效率的营建约计 15 0年左右 , 分别现在北魏 ( 占 40 余年 ) 和隋唐 ( 约占 110 年左右 ) 时期 。 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 ,南北长达 1 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 1.5 — 2 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 1000 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 1962 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 2100 多个 。 大小造像 10 万余尊 , 佛塔 40 余座 , 造像题记碑文约 287 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 , 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 ,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 , 其中有 7 个大型洞窟 。 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 , 不便雕凿大型造像 。 在龙门石窟中 , 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 、 宾阳中洞 、 莲花洞等 。 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 。 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四、洛阳龙门石窟事哪年建的。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

五、南北朝时期三大著名的石窟有哪三个?

不对,

1.洛阳龙门石窟;

2.大同云冈石窟;

3.邯郸响堂石窟(是北起开国皇帝高洋开凿的)

上面说的敦煌莫高窟不对,莫高窟是唐朝时候开凿的,并不是南北朝时候开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