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对李白“青林口”绝对:

一、试对李白“青林口”绝对:

 青林口,白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

富二代,高颜值,架宝马,进金店,上瞧下看选左右

在李白的家乡四川江油市流传着一个千古绝对,那是李白少年时喝醉酒所留下,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那天,他在青林口镇游玩,不觉天色已晚,就来到镇里的客栈住下。

李白年少成名,青林口的人都认识他,时不时有人向他求诗写字,他也通通来者不拒,因此,当他来到客栈时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青林口东边有家铁匠铺,当家的白铁匠有一身打铁的好手艺,生意也十分红火。当他听说李白住进了镇里的客栈,就想向他求一副对联,如果李白能够赏脸,他的铁匠铺就会声名鹊起。

白铁匠带着好酒好菜,来到了李白下榻的客栈,李白听他说明来意,就爽快的答应了。

李白一边喝酒一边构思着诗句,对面这位白铁匠以打铁为生,那么对联也应该以打铁为题。想明白这一点,李白又豪饮三杯,来到为他准备的文房四宝面前,大笔一挥就写出了上联:

青林口,白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

围观的店客齐声叫好。叫好的可都是内行人,这副对联不但写出了地点、人物、工作,还巧妙的把四种颜色“青、白、红、黑”以及四个方位“东、南、西、北”镶嵌了进去,李白自己也对这句上联很满意,放下笔,又端起酒杯一通狂饮。

李白一高兴,把一壶酒喝得底朝天,白铁匠又连忙拿了一壶酒过来,等着李白写出下联。可是,只见李白眉头紧锁,边喝边想,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不知不觉喝得酩酊大醉。李白游历四方

白铁匠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就打消了等待下联的念头,只好把李白扶进房间休息。李白躺下不到一会儿就鼾声大作起来。

第二天早上,李白酒醒起床,却已经忘记了昨天写对联的事儿,收拾行李就出门赶路了。此后白铁匠再也没有见过李白,李白也忘记了白铁匠对他的嘱托。后世有很多人尝试着对出下联,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个上联也从此成为千古绝对。

二、江油哪里有个古镇叫豆腐宴?

江油青林口古镇,有最特色的豆腐宴。[黄家大院]是其中最大,最好吃的一家,豆腐有上百个品种,蒸的,炸的,鲜的,工艺的,,如沙漠飘香,菊花,雪里常宝,一掌定乾坤,怀胎,酸辣下豆腐等很多种,他们家的农家小菜也不错。黄家大院原是地主庄园,红军路过的时候用于他们的伙食团,西游记曾在那里拍了一集,、值得一去哦!!

三、求:青林口,黄铁匠,架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下联是啥?

上联:青林口,黄铁匠,架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

下联:金鳞甲,白银冠,执铜盾,舞钢刀,酷夏严冬练春秋。

四、青林口古镇怎么样

有点破败了、、但是留下了很多红军时期的标语啊碑啊之类的东西。、、豆腐宴是特色可以尝尝

五、绵阳的风俗有哪些?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距离省会城市成都160公里,距离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区50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22万人。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绵阳的风俗也有很多列入非物资文化遗产了,下面简单介绍几个:

1、“白马-跳曹盖”是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境内聚居的白马-的一种古老的驱邪祭祀祈福活动。白马-历来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盖”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跳曹盖整个活动包括:宰羊念经、引出曹盖、镇邪、劈魔、祭祀山神等几项内容。“曹盖”与“白该”的舞蹈是整个“跳曹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跳曹盖的活动一般历时两天。

2、抬阁(青林口高抬戏)。“青林口高抬戏”指流传、活跃于川西北地区江油青林口古镇的一种民间乔妆戏表演样式。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江油市的青林口都要举办传统庙会。当地这一习俗已沿袭多年,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扎高抬、唱大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年代久远,已成习俗,每逢会期,必有表演,十里八乡,观者如潮。

3、雎水春社踩桥会。“过桥拜”:又称“拉保爷”、拜干爹,孩子多病,或认为三、六、九岁有“关口”,就要找保爷保他过关。孩子父母事先备好酒菜,用一提篼装好,再准备好“桃弓柳箭”,一大早把孩子抱到桥头等候,看到端庄的男人,立即把孩子抱上去请他取名字,让孩子给他叩头,拜为干爹。娃娃拜狮:缝社这天,必耍狮灯。

4、羌族推杆。羌族推杆,羌语称“吾勒泽泽”,是羌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项体育活动。现在,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青片乡泛传承和大力推广。相传在1000多年前,羌族受到外敌的侵犯,他们为抵御外敌,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所有队员手持长矛,称为长矛军。那些手持长矛的武士们奋力迎敌,获得了胜利,保卫了羌族村寨的安全。在庆功祝捷大会上,武士们都不愿表白自己的战功。

5、马鸣阳戏。马鸣阳戏产生于明末清初,是流传于绵阳市梓潼地区的一种民间戏剧。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梓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梓潼文昌文化的分枝和延续。旧时,朝拜文昌帝君要举行规模盛大的仪式,这种仪式就是绵延数百年的迎神会。梓潼迎神会傩祭、傩舞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马鸣阳戏。它是在人们对神的崇拜的过程中,通过设坛祭祀,借以酬神还愿、祈福消灾、安神谢土、驱邪纳吉,使宗教、文化、艺术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