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玩最好的水乡吗?
江南水乡古镇中,唯一拥有园林者便是同里。在同里最著名的园林非退思园莫属。退思园是同里人任兰生所建。清朝同治年间,他曾在安徽做官,后来被弹劾免职,还乡后便修建了这座园林,园名“退思”,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文人雅士借题发挥,在“退思”二字上做文章,却留给后人一座典雅的建筑艺术珍品。退思园是一座小巧玲珑、精美绝伦的园林,这座占地面积不到十亩的园林汲取中国造园艺术之精华,集亭、台、楼、阁之大成,极富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实为园林艺术之瑰宝。步入退思园,首先是古色古香的门厅和花厅;走入中庭,则景观开阔,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因同里地处水乡,水船相伴,舟水相济,在砖木结构的中庭,还建有“旱船”,突现水乡特色,由此便园外水乡,园内旱船,相得益彰、内外呼应了;在“旱船”两侧,则是一系列的亭台楼阁,当游人登上这些楼阁,或近观园内景致,或远眺湖光山色,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的仙境之中,惟妙惟肖,无与伦比。退思园东侧的园林贴水面而建,故名“贴水园”,园内水榭、假山、曲廊、荷池一应俱全,最为有趣的是,当人们沿九曲回廊而行,走向小园深处时,便会看见“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几个大字,足见主人的匠心独运,以置身于园中便能享受大自然美景为乐趣。的确,园林之美不在豪华,而在能与自然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同里是一座恬美幽静的水乡古镇,水乡风韵则由桥生。同里的桥多也同样有韵有味,桥是同里的性格,桥也是同里的文化象征和魅力所在。看桥、走桥,乘舟穿桥而过,那一道道小镇风景足以让你如醉如痴。在同里蜿蜒的路、幽深的巷,都由一座座桥连接起来。仅仅一平方公里的小镇,有桥五、六十座,古镇简直就是桥的历史博物馆。漫步镇上,但见街巷逶迤,河道纵横,街缘水曲,路由桥通;河岸高低错落、古桥若隐若现、绿柳迎风拂水、民居古朴淡然,好一派“一水东西云窈窕,几家杨柳木芙蓉”的景致。宋、元、明、清修建的古桥,颇有历史价值,在古镇,读书桥西侧的石壁上便刻着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描绘出当年月光下古镇人读书为乐的情景。当然同里之桥最有名的是“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呈三足鼎立的姿态相依相伴伫立在古镇中心,看上去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犹如三尊精雕细刻的石雕,掩映在绿树丛中,人们把它们称为吉祥桥。自古以来,镇上无论谁家婚嫁,迎新娘的花轿都要通过三桥绕上一圈,老年人过寿,也要绕三桥走上一圈。这在古镇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情风俗。如今,走三桥已成为游人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边领略水乡古桥临波独立的风姿,一边带着一份美好祝愿说着笑着,上桥下桥,游人往往于不经意中享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快活。当人们踏上归途,在走三桥中仿佛已得到了一份上天的祝福,相信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同里不但有着古朴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蕴积了一个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我们的景点最后一站:罗星洲,是一块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位于同里镇东,是浮现在湖面上的一个小岛,只须乘小船前往只须数分钟便抵达。沿途可欣赏同里湖烟波浩渺、鱼帆点点的水乡景色。放眼望去,眼前就是以烟雨景观闻名的罗星洲寺庙,像是浮在碧波上的仙境。那里的风景可谓是另一番风味,四面临湖的小岛里,风景上还感觉有点“瘦西湖”的味道!
最后说一下,如果能在同里留宿一下,充分感觉一下古镇,水乡的感觉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吃一顿同里饭,做一晚同里人。
所以到同里去游玩的话,一定不能住度假村啊同里湖大饭店这类地方。
除了价钱高的原因外,最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远离古镇区的。
书籍 有哪些介绍苏州的书籍文化类 历史类 艺术类 设计类方面的都可以
这边就先给你推荐3本个人觉得不错的书,其实去当地书店里找应该能找到不少的。
庭院深处
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
作者:居阅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6-7-1
中国古典园林
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东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至全国解放后,始广为维修,累代名园遂重观秀丽。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文人、官吏和富豪的私家园林,其布局、建设和布置多有深刻的意义,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主的心态。
本书深入于各个历史时段的文化堆积层,提示苏州园林的装饰、装修的景点布置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缜密的分析、新颖的结论和数百幅图片使你于赏心悦目之时豁然有所领悟,更可以为现代居住文化提供启示。
苏州盆景——中国盆景精品赏析
作者:邵忠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
苏州盆景,发展于历代文人荟萃、艺师辈出、文化发达的,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苏州盆景的发展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这里风物清嘉,给创作盆景提供了最好的范本。现代苏州盆景的造型特点是:注重自然,型随桩变,成型求速。摆脱了过去成型期长、手续繁琐、形式呆板的传统造型的束缚。本书介绍了苏派盆景的历史演变和形成、苏州盆景的造型特点和艺术手法、苏州树桩盆景制作、苏州盆景赏析等内容。
苏州状元
作者:李嘉球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8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浓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居民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
苏州名门望族
作者:张学群等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2006-7-1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史上的苏州人文荟萃,世家大姓人家更是人才涌流,影响深远。六朝时期的“朱、张、顾、陆”,唐宋元明时的“归、范、文、王”,清代的“彭、宋、潘、韩”等等,每每提及,苏州人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总有着说不完的话语和讲不完的故事。
《苏州名门望族》从很远的过去,一直讲到现在,讲的都是苏州的簪缨世胄,钟鼎人家,在那个被人们曲解了的社会里,与国家同兴亡,与民族共盛衰,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地为中国历史,为苏州文化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本书详细介绍了苏州陆、顾、朱、张、吴、范、王、钱、彭、宋、潘、韩、汪、程、孔、费、贝、雷、席、严、尤、袁、施、曹等20余个姓氏大家的渊源和演变,意在展示苏州名门望族在长达1000多年的岁月里,为世人所作的贡献,以便使人们能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对苏州的人文内涵有更深切的体会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