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站到外滩怎么坐地铁?

一、上海南站到外滩怎么坐地铁?

上海南站到外滩怎么坐地铁具体如下:

1. 13公里,地铁1号线-20。

步行:至上海南站站,约300米

乘:地铁1号线(莘庄站-富锦路站)

上:上海南站站 ( 经过8站)

下:人民广场站(步行约150米)

换:20(中山公园-九江路)

上:西藏中路 ( 经过3站)

下:九江路

步行:至外滩,约150米

2. 14.9公里,地铁3号线-251

步行:至上海南站站,约250米

乘:地铁3号线(上海南站站-江杨北路站)

上:上海南站站 ( 经过3站)

下:漕溪路站(步行约350米)

换:251(威宁路-塘沽路)

上:上海游泳馆 ( 经过5站)

下:南京东路外滩

步行:至外滩,约50米

3. 12.8公里,地铁1号线-911-135

步行:至上海南站站,约300米

乘:地铁1号线(莘庄站-富锦路站)

上:上海南站站 ( 经过6站)

下:陕西南路站

换:911(万科城市花园-老西门)

上:陕西南路地铁站 ( 经过4站)

下:淮海东路

换:135(黎平路)(老西门-黎平路)

上:小北门 ( 经过1站)

下:南京东路外滩

步行:至外滩,约50米

4. 14.3公里,7-251

乘:7(桂林南路-上海体育馆)

上:上海南站 ( 经过5站)

下:龙华(步行约300米)

换:251(威宁路-塘沽路)

上:上海游泳馆 ( 经过5站)

下:南京东路外滩

步行:至外滩,约50米

5. 15.1公里,111-251

步行:至老沪闵路龙川北路,约350米

乘:111(长桥新村-上海体育场)

上:老沪闵路龙川北路 ( 经过4站)

下:中山南二路上海游泳馆

换:251(威宁路-塘沽路)

上:上海游泳馆 ( 经过5站)

下:南京东路外滩

步行:至外滩,约50米

二、唐朝的巫州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唐代镡城县更名为黔江,后又易名龙檦(龙标)县。公元733年唐玄宗置黔中道。唐玄宗时期是盛世,没有战争威胁,黔城的相对重要性下降,黔中道治所北移到今天的彭水,改名为黔州;而将黔城改名巫州,既是巫州的治所,又是龙标县的治所。逻辑上可能类似1997年将黔阳和洪江合并之后,用洪江市这个旧名称,但是市治却在黔城,而将洪江改名雄溪镇(有雄溪汇入)。将黔城改名巫州,可能是因为巫州管辖地区大多是原巫郡区域,比如光是龙标县就包括现在湖南省的洪江(黔阳)、中方、怀化、芷江、新晃、通道、靖县、会同、绥宁、城步、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等地,地域相当于楚国半个郡了。龙标县能管如此大的地盘就是因为水上交通便利,而黔城是水上枢纽。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曾被贬为龙标尉。一代名宦高力士也被流放巫州(黔城)。

三、侗族的生活习惯有哪些?还有习俗

侗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食俗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