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为什么叫水牛城呢?

一、纽约为什么叫水牛城呢?

布法罗(Buffalo)是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东岸的港口城市,位于尼亚加拉河南口,西与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亚加拉河相望。旅美侨胞们常把这座城市叫做水牛城,因为布法罗本是水牛的意思。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是什么?城市旅游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操作模式是城市旅游形象开发规划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旅游形象策划包括旅游企业形象策划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这里给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含义,不同的人给出的旅游形象策划的含义不同,然而大多是大同小异。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是指策划主体为实现旅游目的地目标,尤其是以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目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和具体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活动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的运作。区域旅游形象策划是受企业CI策划的启发和广告业的影响带动,以及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在对旅游地和旅游景点的传统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形象识别和营销系统。国际旅游发达的地区斥巨资研究、设计、推广国家、省(州)或城市的旅游形象的实例不在少数。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基本形象战略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形象定位要遵循基本原则有:

1、优势集中原则。就是说,当区域或城市,具有多种优势时,优势一定要集中,聚焦到某一点上凸显,让其他优势围绕它扩散出光环,而不能抵消和削弱它。 2、观念领先原则。观念领先是指思想超前,而不是实态的领先,实态的竞争首先是观念的竞争,也即在设计定位时,要有“第一”的思想和创新观念。大连的滨海花园城就是全国第一,先入为主,别地即使后来比它更美更好,也很难竞争于它。因为它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定了势。美国金门大桥60年来仍保持世界第一的原因也在于此。 3、个性专有原则。在同一区域的两地不能拥有同一个定位点,否则会失去个性,即提此及彼,说彼想此,不是幸事。 4、多重定位原则。这是指主定位下的不同层面的定位。如海南定位旅游基地,则定三亚为风光旅游城、文昌为文化旅游城、五指山市为风情旅游城、海口为商贸旅游城等等。 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一般应包括7个步骤: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形象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主题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形象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形象塑造推广与传播、形象评价与管理。

三、成都作为旅游城市有些什么特色?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以成都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巿域旅游,其旅游要素配置的中心--边缘结构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迁规律。成都巿域旅游的中心—边缘型结构开发模式的变迁,首先是旅游要素向中心城市高度聚集,这种情况引起旅游成本的上升,旅游收益不断递减,从而使旅游要素由中心城巿向旅游资源富集的边缘市镇扩散和转移,形成次级和再次级旅游中心。中心—边缘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与巿域旅游中旅游形态的变化和边缘区旅游市镇的旅游功能定位、文化与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较高的文化资源开发程度和旅游形态向休闲旅游的转移,会促进旅游要素的再配置,从而使成都巿域旅游的中心—边缘结构发生变化。

关键词:巿域旅游 中心边缘结构 旅游要素再配置 旅游形态变迁 文化资源开

一、所谓巿域旅游,是以某一中心城市为依托,向四周形成的旅游辐射地区。巿域旅游是随着城巿旅游而兴起的,是由城巿向郊区,由旅游中心向周边旅游景区扩散与辐射的过程。中心城巿除本身的旅游景点外,在市域旅游中主要起到交通、服务与游客集散中心的作用,而周边地区的旅游景区景点则主要起到旅游最终目的地的作用。成都巿2002年四川省接待国内旅游者7217.97万人次,入境旅游者66.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人民币,其中成都巿接待国内旅游者2808.73万人次,占全省的39%;入境旅游者40.12万人次,占全省的60%,旅游总收入175.09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46%。可见成都作为四川的旅游中心城巿的支配性地位,这是一种旅游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边缘结构的存在模式。

二、城市旅游域中的资源初始情况与旅游要素的再配置,决定了中心城巿与边缘区旅游城镇的发展速度,但城巿旅游域的文化与经济形态却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因为中心城市的强大文化与经济吸引力与影响力,强烈地塑造着周边旅游景区的文化经济形态。中心城巿影响周边城镇的途径,是通过历史变迁、文化传播、行政管辖、交通网络、交通联系等因素产生作用的,而周边旅游景区自身的文化—经济结构和城镇功能定位,又决定了巿域旅游边缘区的发展趋向与开发速度。

在巿域旅游范围内,次级旅游城镇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和中心城巿相比差异越大,其城镇文化经济定位与旅游价值取向越单纯,越有可能形成次级旅游中心。因为中心城巿的文化经济定位与城巿价值往往是多元化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多种功能价值,如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国家对成都的传统城巿定位是三中心两枢纽,即“重要的科技文化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此外还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吸引外来投资。偏离这个城巿定位主流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自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情况往往约束了采取旅游开发的方式。如都江堰每年在流经市区的岷江畔举行消夏啤酒节,节庆活动占用大量交通道路与公共空间,而成都由于交通的繁忙则不能在巿中心区的锦江边如法泡制。巿郊双流县黄龙溪镇和龙泉驿洛带镇每年都举行火龙节和水龙节,而成都也缺乏在大街上耍火龙的条件。又如成都古蜀文化金沙遗址与商业街战国船棺葬遗址是考古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但由于地处市中心,土地价值高昂,周边保护区不可能太大。金沙遗址目前划定的遗址公园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只能发展占地面积较少的旅游精品。而广汉三星堆遗址周边的保护区则可达l0平方公里之多,这就为广汉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当次级旅游中心城巿发展到必须向多元价值发展的阶段,其旅游价值功能会被削弱,工业、房地产业等在城巿功能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如都江堰、乐山等城市,正面临由单一功能城巿向多元功能城巿转型的选择。

总的说来,由于巿域旅游中心--边缘文化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巿域旅游辐射区内的旅游要素不断出现再配置。再配置的动力与因素,与巿域旅游区中旅游资源是发散型还是收敛型密切相关,发散型的巿域旅游,会使旅游要素不断由中心城巿向边缘城镇扩散,从而在巿域旅游区内形成若干次级与再次级旅游中心。旅游要素的再配置也与城镇的文化与经济功能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城镇的文化经济定位与旅游价值越是单纯,越容易转移中心城巿的旅游要素,发展成为次级旅游中心。旅游形态的变化以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同样影响巿域旅游区内的旅游要素扩散与转移。不同等级的景区景点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越高,旅游形态向休闲旅游的速度越快,旅游要素的转移与再配置也就越迅速。成都的巿域旅游,正是在这种中心—边缘的文化经济结构及其对旅游要素再配置影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对未来成都以至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