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水土流失和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
一、还原河岸生态环境,恢复土地肥力并且用植被来固定土地。
对于这个来说,实施起来难度大,消耗人力财力,收效不会在短期内体现,而且在恶性循环状态下,这样做基本行不通。但是作为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是个极佳的途径。
二、兴修水利工程,调洪拦沙。
这个,是作用最大的,而且治标治本,收效也快。虽然投资大,但是收益是长远的,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例如江苏北部的新沂河,正是由于水利工程搞得好,虽然两岸土制多为沙土,但却基本上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
三、修建水泥石岸
谁实话,这是个蠢方法,但是收效是立即的,而且是长远的。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河流,而且成本较高。治理大江大河完全不用考虑这招。
四、加强对人民进行水土流失的相关教育
二、厦门科技馆好玩吗
探索发现馆、创造文明馆、和谐发展馆、海洋摇篮馆),原票价是40元/成人、30元/学生。调整后的新票价为30元/人,厦门本市学生(不含大中专学生)凭学生证只需10元/人,学校组织的学生团队提前预约可免费。馆内的儿童科学乐园,原票价25元/人,调整后的新票价为20元/人。4D影院价格不变,仍为20元/人。外地学生统一执行30元/人的新票价。
三、内地版聊斋一共有几部??(越详细越好)
截至2019年7月,聊斋共有47部。
《聊斋电视系列片》又名《聊斋》,是中国内地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由福建电视台编剧李栋于1987年初提出设想(注:长期以来流传的“1986版”说法错误),得到台长俞月亭批准,之后成立录制总部,并由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于1987年下半年正式开始拍摄,边拍边播,到1990年10月拍摄结束 。
该剧以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为题材,荟萃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50个左右生动故事 。原计划拍摄60部,实际拍摄大约49-51部,共77-79集,最终播出47部共72集(分上下两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两部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爱情故事
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2、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
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电视系列片